BO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修复等是人类未来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需要有大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实现。
中国经济时报: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杨春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BOB、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发展是指以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主要是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问题。而广义的绿色发展包含了狭义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全部内容,是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后形成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发展道路。习明确指出,绿色发展要义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绿色发展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首先,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BOB。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发展,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载能高、消耗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业占比较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要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转变。习多次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以企业、园区、省市县为载体开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城市、“两型社会”、无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各种不同内容的试点示范,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例如,针对我国重化工业占比偏重的情况,我们在煤炭、电力、钢铁、石油石化、有色、化工、建材、纺织、造纸、食品等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基本形成了各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资源产出率、废物近零排放、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的目标。目前,我国重化工业中试点示范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排放水平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煤电、钢铁等行业的先进企业已经达到和超过了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今后我们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加大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有效发展模式,全面推行绿色发展方式BOB,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以结构性改革为关键环节推动碳减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结构性改革作为基本要求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这些结构性改革包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以及城乡建设结构,但重点是前两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我国能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因此,我们要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在大力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基础上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另外一个重点领域,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仅四成多,但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八成左右。我们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通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再次BOB,绿色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将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修复等是人类未来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需要有大量的绿色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实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在各个行业、各个环节形成对绿色技术的创新需求,绿色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会引领产业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能。每一项绿色技术的创新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例如,对工业“三废”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不断突破,使我国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不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环境效益突出。再如BOB,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储能、高压输送、智能电网、新一代核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在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已连续八年超过100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约占全球的30%以上,居世界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绿色发展领域有望成为我国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的新赛道,绿色技术创新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