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雷竞技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86 37160 4910
雷竞技APP·(中国)手机网页版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大BOB体育官方入口宏图·“县”在启航】北京昌平:科技赋能“宜业宜居城” 创新夯实“生命能源谷”
发布时间:2023-05-08 17:40浏览次数:

  BOB体育官方网站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BOB体育官方入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身穿白大褂,动作娴熟地操作仪器,观察吸收剂的细微变化,在实验室一待就是数小时……今年以来,全国劳模、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副总工程师郜时旺和他的团队,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抓研发、施工进度。

  作为国内碳捕集领域的领军人物,郜时旺带领团队主要研究如何将二氧化碳分离捕集下来,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捕碳者”。经过10余年自主研发,他们团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华能清能院所处的未来科学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部,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着力推动未来科学城形成“两谷一园”发展格局,布局氢能、能源互联网等先进能源产业,聚焦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

  沿着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东路向北前行,驶上温榆河上的网红大桥未来科学城东桥,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未来科学城“能源谷”。

  谁曾想到,10余年前,“能源谷”所在的土沟村、鲁疃村、北七家村、岭上村,还是京北的一片老旧村落。如今,这里已变成现代化产业园区,聚集了包括国家能源、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等在内的近900家能源相关企业、上万名能源领域科研人才。

  郜时旺任职的华能清能院,是首批入驻“能源谷”的13家央企机构之一。目前,华能清能院研发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已出口澳大利亚,实现了我国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整体出口“零”的突破。

  “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我们首创的高效低能耗复配型二氧化碳吸收剂和新一代相变型二氧化碳吸收剂,使碳捕集成本下降25%至40%。”从10年前被人“卡脖子”,到如今有底气与人谈合作,靠的是郜时旺团队的艰辛付出。郜时旺拿起一瓶溶液告诉记者,吸收剂是有效“捕捉”二氧化碳的关键。别看这一瓶小小的溶液,配方却十分复杂。为了找到最优配方,他们不断试验,用了近10年时间,才不断创新迭代研发出现在的最新产品。

  今年以来,郜时旺团队的大部分人员,已先后派驻到甘肃庆阳和山东临沂的工程施工现场。这两个工程均采用了他们研发的核心技术。其中,位于临沂的一家电厂,采用了他们首创的低温氧化吸附工艺,可以实现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建成后有望达到全球领先的“近零排放”水平。

  在距“能源谷”约15公里的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李莹团队最近收到一个好消息:她们一项研究成果被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刊发。这项成果为我们了解大脑如何处理社会信息,产生合适的社交行为提供了新见解。

  “我们不需要担忧实验室的经费来源,也没有大量行政事务的困扰,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李莹介绍说,3年前,她被这里的科研环境所吸引,从国外回来加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组建团队从事动物社会行为和情绪方面的研究。目前,团队已发展为17人,研究成果不断。

  “我们不再‘唯论文’、不再看‘帽子’,而是重点考察团队的科研潜力,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契合中心的发展方向。”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介绍,脑中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和科研技术路线决定权,采用和国际接轨的实验室负责人制,让研究人员专注科研,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华能清能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发展,只是昌平区“两谷”产业群建设的一个缩影。

  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先进能源产业处处长金鑫介绍,按照今年年初发布的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未来3年“生命谷”将实现产业收入超1500亿元,“能源谷”先进能源产业收入达4000亿元、累计贡献税收达100亿元。

  早上8时,当大多数上班族还在挤公交地铁时,刘娥却享受着晨练的惬意。此时距离她上班出门还有约1个小时,她通常会利用这段时间锻炼或学习。

  “公司就在家门口,步行大约三四分钟就到了。”家住昌平区天通苑的刘娥,自从入职天通科技园的一家公司后,相比大多数上班族,通勤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为身边朋友羡慕的“幸福打工人”BOB体育官方入口。

  常住人口超80万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在2018年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实施之前,曾是京北地区最大的“睡城”。大批住在这里的上班族,每天晚上回来睡觉,早上再奔赴中关村、望京、国贸等地工作,早晚庞大的潮汐人流,让天通苑的几个地铁站,经常出现堪比春运的人流拥挤场景。

  刘娥曾在海淀区安宁庄路的一家公司上班,通勤路程虽然只有10余公里,但单程需要近1小时。每天长时间奔波在上下班路上,让刘娥很想换份工作,从而多些时间照顾家庭。

  回天专班综合计划组组长王基逢介绍,为解决回天地区规划滞后、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日趋严重的民生问题,让居民“回天有医”“回天有学”“回天有路”“回天有乐”“回天有业”……2018年、2021年BOB体育官方入口,北京陆续启动两轮“回天行动计划”。

  天通科技园是首轮“回天有业”行动中,探索职住平衡而诞生的第一座科技园区,位于天通苑中部核心区,“藏”在一片住宅楼之中。园区远景规划是汇聚近1000家新文娱、新消费企业,实现近1万人就近择业。2021年9月,天通科技园一期投入运营,目前已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

  刘娥现在任职的单位是首批入驻天通科技园的企业。2021年,本来已准备转行当美术老师的刘娥,接到了一个面试电话,当确认公司就在家门口时,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先的择业计划。她说:“通勤每天节约2小时,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每个月还能节约几百元的路费,这太具诱惑了。”

  “回天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正逐渐摘掉“睡城”的帽子,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5年前,刘娥的大女儿出生时,她家附近“幼升小”只有天通苑小学可以选择,周围一些家长只好将小孩送到外区上学,每天6点左右就得起床。今年下半年,刘娥的大女儿将上小学,她家附近又增加了清华附小昌平学校天通苑校区、昌平一中小学部可以选择。

  2014年11月开业的清华长庚医院,是天通苑地区兴建的一家三甲医院,建院之初不能使用医保。2021年,医院正式成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无需选择定点即可实时结算。刘娥说:“看病方便了很多。医院的环境非常好,家里老人看病再也不用往城里折腾了。”

  让传统的大型居民区有产业,让居住生活更便利,是区域品质整体提升的必由之路。王基逢介绍,“回天地区具备明显的人才优势,通过一批重点项目实施,这里新增的产业空间和投用项目,带动了5000余人就业,近六成就近居住。”

  “睡城”的蝶变仍在持续。按照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到2025年,“回天地区”城市治理和优化提升将取得显著成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品质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城市组织运行更加高效,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BOB体育官方入口、幸福之城。

  “我们尝试在草莓种植中使用转光膜,也使用生物天敌来防治红蜘蛛。”李楠高兴地告诉记者,采用昌平区农技站推广的新技术后,今年的草莓再获丰收,“和去年相比,今年大约增产了30%”。

  李楠是万德草莓庄园的负责人,他于2012年辞去国际连锁酒店的工作,回到家乡跟着父亲一起从事草莓基质苗的繁育工作,如今每年约向市场提供草莓原种苗200万株和草莓基质商品苗1500万株。他繁育的草莓苗供应了昌平1/3的草莓种植户,因此被草莓种植户尊称为“草莓爸爸”。

  别看一颗小小的草莓,从育种、移植,到施肥、浇水……现代科技早已应用于多个生产环节,为提升草莓品质和生产效率提供科技支撑和数字化赋能。

  “这是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实现营养液的全主动检测、配比和灌溉”“这是高压钠补光灯,是大棚的‘另一个太阳’,在阳光照射不足的时候,用它代替太阳光,确保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我们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一个个探测器,将参数实时收集反馈”……李楠指着“隐藏”在大棚的设备一一介绍道。

  在昌平草莓产业化过程中,以全国劳模、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齐长红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李楠的万德草莓庄园,农技站技术人员周宇常年驻守在这里,为草莓园提供技术指导。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草莓已成为昌平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昌平草莓销售主要靠采摘,今年更是供不应求。一到周末,各大棚的成熟草莓几乎都被摘光了。”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产业科科长陈明远介绍,2021年至2022年种植季,昌平栽培草莓种苗2500余万株,总产量640万公斤,总产值达3.2亿元,带动70余个村4000余农民就业增收。

  “在昌平,草莓产业并非一枝独秀。”昌平全面发展草莓、苹果、蔬菜等主导产业,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

  “我给大家推荐的昌平美食是‘苹果宴’,所有菜品均以昌平苹果为主打、精心烹制,寓意‘平安顺意’。”这是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在做客一期节目时向市民进行的推介。

  甘靖中推介的“苹果宴”,包含26道由苹果为主要材料烹制的精致菜肴,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获重点推介。昌平区崔村镇真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士舜介绍,这些菜肴由崔村镇牵头、真顺村牵线,由昌平职业学校的大师团队历时半年多创作打造。“镇、村、校、企”四方联动,使崔村小苹果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昌平,历史上的“京师之枕”,在科技赋能之下,正加快蝶变成为一座致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宜居之城。对此,郜时旺不禁感慨道:“每当看着自己设计的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地呈现出来,与这座活力之城共成长,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昌平是首都北部屏障,被称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时设昌平县,取昌盛平安之意,既有政治上的寄托,也饱含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千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孕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既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又璀璨夺目,气象万千。

  居庸关长城BOB体育官方入口、明十三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都以明文化为主要特征。居庸关是明洪武年间大将徐达修筑,号称天下第一雄关,距今已600多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关城。2022年,昌平区依托厚重历史文化举办首届明文化论坛,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明文化论坛赫然在列。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中心的空间支撑就是“一轴三带”。中轴线向北延伸,直抵昌平区。昌平区持续释放三条文化带汇聚优势,推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设、十三陵景区5A级提升、居庸关长城博物馆项目落地。发挥国家版本馆带动效应,激活“文化+”产业创新引擎,推出星夜关城古客栈、音乐主题乐园、“双奥”大本营露营基地等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提质升级。

  富集的文化,促进人的聚集。随着首都的高速发展,昌平的天通苑、回龙观地区人口达到近百万人,号称“亚洲最大社区”,昌平也成为首都唯一一个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的区,两轮“回天行动计划”蝶变回天,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形成了大型社区治理的北京样本。

  富集的文化,促进科教资源的聚集。北京的北部崛起一座城——未来科学城,这里不仅汇聚了国电、国网、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央企研发机构,同时也汇聚了清华、北大、中国政法、中财、北邮等知名高校,还聚集了万泰、诺诚健华、小米等高新技术企业,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生机勃勃,活力迸发,成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发展“三城一区”的重要支撑。

  昌平正在加快建设以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为核心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着力推动未来科学城形成“两谷一园”发展格局,布局氢能、能源互联网等先进能源产业,聚焦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37160 4910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